公交新搜神记海神妈祖下集
新搜神记·海神妈祖 (下集)
在北方地区,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人们勤于打扫香案供桌,却难得擦洗神像,神像因此落上厚厚尘土,显得很陈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层尘土,也称为浮土,与佛教的浮屠谐音,有功德圆满的意思。所以不能拂去,而且越厚越好。
但是在妈祖庙里,情况则完全不同,神像由专人定期擦洗,一尘不染,永远靓丽如新。
妈祖像,往往分为两种。一种体量较大,整体雕塑,称作硬身像,一种比较小巧,手脚关节可以活动,称为软身像。
专家:“雕的神像中有一种是硬身的,刚才在梳妆楼上面的就是硬身的。还有我们宋代妈祖像也是硬身的。这个是湄州妈祖的是软身的,软身她每个关节都可以动的,以便好换服装服饰。”
莆田文峰宫内景
为什么要频繁换装呢?或许是源于民间的质朴观念。
妈祖出身贫寒,一生乐于助人,但她自己却终生未嫁,二十几岁就去世,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人们献上华美的衣装,希望她永远保有当年的美丽和青春模样。
频繁换装也是一种民俗仪式的需求。
过去闽南地区盛行一种巡境仪式,民众抬着妈祖的轿子出庙游行。有时是较为正式的视察水旱灾情,祛病除疫。有时是非正式场合,如回娘家,或去村里别的庙里串门走动。场合不同,妈祖的服装也自然不会相同。
这种盛行一时的巡境仪式起源为何?有什么实际功用呢?
有学者曾对福建惠安大砟村的巡境仪式,作过个案调查。
莆田仙游传南宋妈祖像
大砟村妈祖巡境仪式一般在正月十六举行,它起源于民间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妈祖思念亲人,打算回湄州老家探亲。可不知什么缘故,她似乎有些事情牵挂不愿离去。围绕大砟村绕了一圈之后,她又回到了庙中,这一圈减少运输过程泄漏。”胡文锋说后来就成了妈祖巡境的线路。
人类学者分析表明:这样的巡境实际上划定村镇界限,以此强调区域权威,并加强家族、同乡之间的亲近和睦。
但同样的仪式,到了北方却更像是商业演出。
清乾隆时期的天津皇会就是一例。天津天后宫皇会,是北方规模最大的妈祖信仰民俗活动,各地商民云集有时多达数万人。据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也忍不住赶到天津,来领略这万民狂欢的热烈气氛。
莆田仙游传南宋妈祖像
与闽南的巡境仪式不同,路线只是天后宫前面笔直的一条,并没有划定区域界限的意味。参加者,是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知名的商号铺户,也不是以家族或地缘同乡为限定。这样的巡境仪式,更像是一次纯粹的商业巡回演示。
最令人费解的,是妈祖保佑妇女生育的职能。这是明清以来,妈祖被赋予的新职能。
历史上林默只活了二十几岁,终生未嫁,也规模效应带来成本的降低之后没有养儿育女的经历。她为什么被赋予保佑生育的职能呢?这还要从她的一位神仙姊妹说起。
在福建长乐,有一座保留明代格局的庙宇,名叫显应宫。前殿有两位女神,一左一右,并排而立。右边是妈祖林默,左边这位名为陈靖姑,是闽南鼎鼎大名的生育保护神。妈祖保佑生育职能的得来,就与她有关。
泉州九日山延福寺
陈靖姑是福州人,与妈祖同时代,据说她因为生育难产而痛苦的死去。死后成神,立志要保护天下所有的产妇都能顺利生产。宋代以来,她一直是闽南最有名的生育保护神。
在明清以来民间故事里,她们两人是亲密的姐妹,妈祖是姐姐,陈靖姑是妹妹。在许多庙宇,常常可以见到她们俩供奉一起的情况。这也许就是原因所在:人们求陈靖姑保佑生育顺利,同时也邀请妈祖到场助阵。神多力量大,两位联手自然更保险。
其实在民间传说中,妈祖原本也具有保佑生育职能。这神力来自观音菩萨,因为妈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她送子职能的得来也就顺理成章。
在古代民间认识中,她们俩各有分工,妈祖负责送子,护送天生的好苗子降落普通人家。陈靖姑保证在生产的关键时刻母子平安,两位女神联手,确保全程万无一失。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生孩子是女人一生的危机时刻,人们赋予妈祖保佑生育职能,反映现实生活需求。
清代以来,渔家女又为妈祖信仰增加许多奇特内容。
泉州南音
这是湄州岛特有的服装,红衣黑裤,称为妈祖装。因为民间故事里,妈祖显圣救难,常常是如此装束,仿效妈祖着装,可防止邪祟侵扰。
这是湄州岛特有的发型,形似船帆,称为妈祖髻。因为妈祖守望天下所有船只安全,如果看到渔家女头上形似船帆的发髻,也会悉心加以呵护。
而妈祖与另一位男性神明之间的奇特故事,则是古代民间爱情观念的真实写照。
福建东山岛铜陵,有一座真君宫,供奉的主神是保生大帝。他就是这个故事的男主角。
保生大帝,也称大道公,本名吴夲(音涛),是与妈祖同时代的闽南籍人士。生前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名医,在一次可怕的瘟疫中挽救了成千上万生命,医德高尚,生前即享有盛名。
泉州清净寺
与妈祖很相像,吴医生一生忙着为人治病,却无暇顾及私生活,终生未娶。在一次进山采药时,他不幸失足坠落悬崖,身死时,不过才三十几岁。北宋时,几乎与妈祖同时期,闽南地区就建有他的庙宇。
那么这位令人尊敬的名医吴夲与海神妈祖之间,有着怎样的奇特故事呢?
民间故事如是说:一天,神界地位最高的神—天帝公巡视闽南,看到海边吴夲和妈祖两座孤零零的庙宇,心想一位是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一位是无私救难的着名海神,林默青春亮丽,吴夲英俊儒雅,两人年岁相当,又都未曾嫁娶。天帝公大动恻隐之心,有意从中撮合。可谁知媒人上门,妈祖却并不领情,而且爱情不成反成仇家,把怨怒之气对准了大道公吴夲。两人从此开始了频繁的斗法较量。
民间故事说,每到三月十五大道公生日时,妈祖就兴起狂风,吹落大道公华丽的冠冕。而几天之后三月二十三,妈祖的诞辰,大道公也往往睚眦必报,降下一阵暴雨,打湿妈祖面庞的浓妆铅华。所以闽南谚语说这时的天气很形象:“大道公风,妈祖婆雨”。以今天气象知识,每年农历三月是闽南台风多发期,海洋气流登陆必然带来大量降雨。对今天人们来说这是常识,但古人不明就里,出现这种神话色彩的解释,也不足为怪。
但是用这样一段奇特的故事来作解释,有些不同寻常。
泉州天后宫
客观来看,吴夲和妈祖林默两人,无论身世经历品格各方面都很般配,又都是在同一地区受到尊崇,为什么民间没有据此演绎出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呢?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中国古代经典所记载的神话里,爱情始终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最早的始祖女神女娲,没有婚姻,也没有爱情经历。这在世界各民族始祖女神中,极为罕见。西方的神话是爱情的世界,而中国的众神,生活就单调多了,女神尤其如此。
归纳起来,可以分作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年轻就死去成神,是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处女神。另一种是作为伟大儿子的母亲而存在,虽然有婚姻,爱情却无从谈起。总之,或许会有婚姻,但绝没有爱情。
何以至此呢?因为现实生活里没有爱情的位置。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稀缺,导致神话里爱情的缺席。妈祖林默与大道公吴夲之间,也自然不会演绎出美满的爱情故事。
因为两人的斗法较量故事,很少见他们被供奉在一起的情形,清代闽南地方志中,还记载了更为极端的情况。在以林姓为主的村落,往往没有大道公的宫观,而在吴姓为主的村落,也很少见到妈祖庙。神话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泉州天后宫妈祖像
然而这两位冤家对头却在清代中期的厦门彻底和解。厦门枋湖太源宫,始建于清代中期,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神龛上三位神明并肩而座,中间一位是大道公吴夲,左边是一位是当地的女神,右边这位就是妈祖林默。
为什么昔日的冤家对头,到了厦门却又言归于好了呢?
清代中后期,是厦门的移民高潮时期,其中以漳泉一代移民居多,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枋湖太源宫就是那时漳泉一带移民所建。据当时厦门地方志记载,大量人口涌入,造成居住地密集,又没有排水供水等公用设施,曾经多次爆发大规模瘟疫。大道公吴夲是漳泉藉移民普遍信奉的医药健康保护神,他的香火旺盛可想而知。移民初到厦门,多以捕鱼和海上运输为业,妈祖海神的威名也是当仁不让。
据《厦门通志》记载,清代中后期,吴夲和妈祖的庙宇极多,超过一百座。而且大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同一个屋檐下。少一座庙,少了一半的花销。进一座庙,拜两位神,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生活是如此艰难,求神保佑又何必碍于门户之见?于是神话中斗法的冤家对头重又言归于好。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人们的现实需求,两位神,比肩而座,握手言和,共同接受民众敬奉。
她是一位海神,保佑渔民的海上安全,可为什么在内陆山区和平原地带,也能见她庙宇巍峨,香火旺盛?海神妈祖,何以超越单一的海洋佑护职能,成为遍布全国的民间信仰?
洛带镇,位于成都以东三十公里。这座小镇有一座广东会馆,很是出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格局都保持了原有风貌,不难想象当年曾经有过的兴盛富庶。这是一座三层的建筑,第二层尚未恢复。当地人回忆,在民国时期,上面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妈祖庙,无独有偶,在成都周边许多古镇如新都,黄龙都曾经建有妈祖庙。据统计,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妈祖庙超过两百座。
这有些不同寻常。成都平原是个大粮仓,素来以农业为主。而妈祖是海神,为什么她的庙宇在内陆腹地大量出现?
明清时代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四川,妈祖是他们从原籍带来的家乡神明。从明清一直延续到近代,妈祖的香火在巴蜀地区扎根落户。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远离大海,但妈祖信仰仍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迁入巴蜀的闽粤移民有所不同,来到湘西的移民仍旧与海上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南芷江天后宫,是内地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之一。坐落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舞水河畔。始建于乾隆十三年,由福建客民出资兴建,距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座如此建筑精致的天后宫?为什么福建客民如此牵挂海上生活?
造船场面
前面这条河就是答案。这条河名为舞水河,它流向湖南岳阳的洞庭湖,再下面就是武汉三镇。船行至此就算是上了高速路,滚滚长江东流入海,离家就不太远了。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过去的魅力城市地图大多位于水路航运络的节点。商船带来财富,水路就是财路。各大商埠码头,往往都建有妈祖庙天后宫,芷江天后宫就是这庞大络的一个节点。
在明清时期的内河航运领域,福建商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也不难想见,他们来自海边,内河行船对于他们来说如履平地,易如反掌。
福建商民频繁的往来于家乡与内地之间,将海神妈祖信仰传入内地,也将内地的神明引入妈祖的神仙班底。过去一些妈祖庙里,配神有水仙尊王,就是来自内地。他们是李白,大禹,屈原,吴子胥,王渤五位。他们原本有着内陆江神,河神的身份,加入妈祖庙里众神班底,反映沿海与内地文化的密切交融,丰富了妈祖信仰的文化内涵。
明神宗万历年间,一支葡萄牙船队行驶到邻近珠江口的一处小岛,靠岸停泊。
造船仪式
他们不知道身处何地,当地人们指着身后的山岗上的一座小庙,说这里是阿妈阁,也就是妈祖庙,葡萄牙人于是音译为AMACAU,这就是后来澳门名字的由来。
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民众移民海外。
与在内地一样,每到一处,都要兴修妈祖庙或福建会馆。澳门妈阁庙起初由漳泉潮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会馆。历史悠久,超过五百年,是岭南最古老的妈祖庙之一。
但澳门还只是一个起点,明清时期,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朝鲜、日本都有闽粤移民,这幅妈祖庙分布图,就是一张简易的海外侨民定居点地图。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出现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口增加,滨海地区土地贫瘠,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而海外有着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但由于明清以来实行海禁政策,对于海外侨民,官方态度充满敌意。《乾隆朝外洋通商条》中使用这样的字眼“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这种敌对态度,使海外侨民成为有家难回的天朝弃民。妈祖庙就成为背井离乡人们的心灵家园,寄托了无尽的思乡情怀。
制作供品
妈祖信仰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以台湾为例,有七大妈祖系统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湄洲妈祖、温陵妈祖、银同妈祖、兴化妈祖、清溪妈祖、汀洲妈祖、黑脸妈祖。
这有些令人费解,到底有几位妈祖呢?
没错,她们都是宋代湄洲岛的林默,但神与人不同,她可以分身无数。由于闽南各地很早就建有妈祖庙,她早已成为跨地区的神明,属于所有热爱她的人,是这些地方的乡土保护神。
泉州古地名为温陵,泉州来的妈祖就被称为温陵妈祖,泉州天后宫就是温陵妈祖的祖庙,其他以此类推,这很像古代祖先图的样式,也有长辈与晚辈的区别。
制作供品
清代以来,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从康熙到同治近两百年间,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六十四个字,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直到近代她的庙宇仍然遍布沿海甚至东南亚,美洲,欧洲,仅台湾一地,登记在册的妈祖庙就超过六百座。全世界妈祖庙保守估计在一千座以上。能够跨越千年,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妈祖信仰长盛不衰,在所有古代众神中也是相当罕见。
一个难解之处在于:妈祖信仰并不具有深奥的哲理意蕴,长久以来她只是为民间神话故事所支持,作为一种纯粹的民间信仰根植民众日常生活,她超强的生命力何在?
一位清代学者记录他所见有趣事实:在海边乡村,农妇要下田劳作,就把小孩子带到庙里,对妈祖神像说:妈祖帮我照看孩子。而这一天里,小孩子不哭也不闹,等到劳作归来,农妇们各自认领自己的孩子回家。
妈祖,就像自家的亲人一样值得信赖。这或许就是妈祖信仰的力量所在。
她是神话里降妖除魔的侠女英雄,也是获得历代皇帝褒封的海神天妃天后,但她还是那位由小到大一直照看自己的知心姐姐,和无私、善良、慈爱的母亲。
最大的妈祖像
今天妈祖信仰又增添了全新内容,她的深孚众望,受到民众爱戴。正体现出血脉相通,文化同根,信仰相同。所能提供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妈祖信仰,已成为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象征和难以割舍的亲情纽带。
前列腺炎
儿童腹泻怎么办
儿童健脾胃的常用药
-
古装高马尾还是要看这几位:朱一龙翩翩公子,看不到肖战彻底惊艳
在明星的各种着装画风当中,最与众不同的是极低穿山画风。 但是极低颜值...
2023-09-26
-
你们都喜欢网红楼梯!我太太踩的坑你们可要避开!最后有整个楼梯的清单,给你们参考!网红楼梯 魅族lip
你们都羡慕网红升降机!我老公踩的坑你们可要避开!之前有整个升降机的清...
2023-09-25
-
腌腊肉,别再放这种料,相当多人习惯放,腊肉没坏就“酸”了,不香
腌瓜子,别需将这种料,大多人平常挑,瓜子没人坏就“硫”了,不香 大家...
2023-09-20
-
电视主持王冰冰遭人肉,网友称其在一起还离过婚,Twitter拿王思聪反驳
都叹人红就其多,三王冰冰的冒起造就是飞速,更是是在ABC的众所周知,从一...
2023-09-18
-
阿奇姆甘领衔深足4大外援,申花6名国脚缺席4个月,难道要去中甲找大连?
多家的俱乐部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过穷日子有一点不习惯,甚至举步维艰...
2023-09-16
-
破除算法暗箱需形成四人
亦同,正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2022年正则表达式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