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寒冬将至老牌公司相继被曝裁员新时代
“互联医疗”寒冬将至? 老牌公司相继被曝裁员
导读:移动互联医疗可谓是有市场没盈利,原因何在? 从商业模式上看,移动医疗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探索面临重重挑战。
寻医问药和就医160,一家在北方一家在南方,同为老牌移动互联公司,却都在8月上旬卷入大规模裁员、盈利模式走不通的舆论漩涡。
在移动医疗第一股就医160被曝裁员300人之后,13日晚间,老牌互联医疗公司寻医问药也被曝大规模裁员。
两家公司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裁员主要是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此前两家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皆是互联增值服务,即为民营医院、保险公司、体检机构等单位提供推广、宣传等服务,其中民营医院的占比较大。
对于这一说法,两家当事公司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不赞同。巧合的是,对于裁员,两家公司给的回应都是并非裁员,而是公司业务线优化。
各自摸索了十余年,已领先业内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但这两家企业却仍旧面临流量难以变现、仍需持续烧钱的问题。
2016年以来,资本对移动医疗已呈现理性回归的态势。走过2014年的快速吸睛和2015年的资本逐鹿,一路烧钱的移动医疗企业如今面临商业模式重构的挑战。
十天曝出两次裁员风波
寻医问药创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探索和实践移动医疗服务的平台之一。2003年,寻医问药被闻康集团收购,目前业务包含患者服务、药品导购、医生服务、移动健康、智能云健康五大产品平台。
正是这家移动医疗领域的老大哥,在13日晚间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一名寻医问药的离职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公司希望我们能够自动辞职,不想走的话可能就要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但业务和待遇各方面肯定没有现在的好。衡量之后我就离职了,现在有不少同事也在找新工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寻医问药本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保守估计裁员比例在50%以上,甚至更大。
不是以裁员的形式,幅度也没有那么大,只是内部调整、打散部门成员重新安排。对此裁员问题,寻医问药战略发展事业部媒介经理李小飞向回应:我们是做了些部门的优化,因为我们之前孵化了一些业务板块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商业模式的摸索方面不是很成功,所以需要做业务板块优化和业务人员优化。
巧合的是加上15号线一期西段,上市仅半年、刚完成7400万融资的就医160,也在8月初曝出裁员300人的消息。就医160给的官方回应也是:随着公司业务重点转移,公司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知情人士向透露,就医160早在去年年初就已开始启动C轮融资,但跟资本谈了一年半之后,融资金额远不如预期。因为从盈利模式来看,就医160目前盈利结构较为单一,民营医院推广是它目前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
查阅就医160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年报和招股书得知,就医160的营业收入包括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和互联医疗平台服务。2013年至2015年,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40.34%、44.65%、33.60%,互联医疗平台服务占比则达59.66%、55.35%、66.40%。
其中,互联医疗平台服务包括互联技术开发服务和互联平台增值服务,而互联平台增值服务则是指通过160平台的数据、流量优势,为非公医疗单位、保险机构、体检机构等单位提供推广、宣传等服务。公司为医疗机构等商家提供医疗资源推广服务,提升了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曝光率及知名度,公司按照在就医160平台展示时间获取收入。
前述离职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寻医问药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民营医院广告引流和药企的营销费用,但魏则西事件出来,百度将民营医院的商业推广进行了整顿之后,它的营收受到明显的影响。
百度给寻医问药引入可观的流量。作为百度联盟成员的寻医问药,用百度的流量和医生、患者对接本次射谈会的另一种可能即是发布360奇酷双11期间的促销政策,最终再通过百度变现。截至至2015年,寻医问药与百度合作已有七八年的历史,其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日独立访客超过2000万,月独立访客超过3亿。
对此,寻医问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赞同。他表示:目前暂时是PC端的流量收入为主,不仅包含民营医院广告收入。而且PC端流量的收入只是我们营收的一部分,我们也做一些对外投资实现营收。
商业模式重构
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015年,就医160在产品入口及流量上有大幅提升,但2015年财报显示就医160的净利润为-7141.04 万元,约为去年的3倍负增长。
同样的,寻医问药除了自身已形成线上闭环,其母公司闻康集团业务更是涵盖移动医疗上下游。但寻医问药至今仍处于寻找流量变现方式的阶段。
2011年,寻医问药获得由马云等众多行业领袖发起的云锋基金的投资,闻康集团董事长郑早明当时也透露,寻医问药预计在2013年或2014年登录国内主板上市。这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2014年,寻医问药又获得联想控股集团和建银国际等资本新一轮投资。去年,寻医问药再次对外宣布启动上市计划。
不过,获悉,寻医问药新的上市计划恐怕又要搁置了。李小飞坦言:去年我们开始筹划要上上海的战略新兴板,但是今年又做了一些内部调整,两会之后暂时搁浅了。接下来可能在其他板块上市,也可能继续融资。
在瑞士医疗投资国际集团在华执行董事林刚看来,今年移动医疗公司的融资环境肯定不如前两年,他说:所谓的寒冬,其实是商业模式不合理、不清晰的企业被淘汰。国内绝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商业模式大同小异,都没有盈利模式,而资本现在看中的是盈利和变现能力。
长期以来,移动医疗因其烧钱属性一直与资本深度捆绑。进入2016年,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热度不减,但除了医美、牙科等少数细分领域之外,已难见资本热捧的身影。
今年4月,一份《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在业内传开,其中包括818医药、51健康等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宣告阵亡。从商业模式上看,移动医疗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探索面临重重挑战。
其中,挂号是移动医疗最早涉足也是最为普及的服务模式,先行者有挂号、春雨医生等。但是国内开始禁止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挂号,今年年初,北京市卫计委就下发通知,严禁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
为医院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是挂号业务的延伸。金蝶医疗首席技术官李朝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道:移动医疗一般是打造面向患者的服务APP,把所有医院都接上去。但挂号、费用支付等患者移动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和流程优化,所以线下的医院信息化能力很重要,这方面移动医疗公司优势不大。
医药电商和上下游供应链整合也是移动医疗企业扎堆布局的重点。不过流传多年的售处方药政策迟迟未落地,医药电商公司只能卖OTC类药品,基本上是同质化竞争。5月中旬,主打1小时送药上门的医药O2O公司药给力宣布暂停业务,原因是其以烧钱合作药店抢占市场的模式未获资本买单。
去年开始,老牌移动医疗公司开始走到线下,与实体医疗结合谋求突围,典型的例子是微医集团成立乌镇互联医院。由于时间尚短,暂无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与上述种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5.5亿元,同比增长54.24%;用户规模达到1.38亿人,比2014年增长约6600万人。
林刚认为:国内的资本在烧了很多钱之后,才明白这种商业模式很难获得盈利、投资回报。欧美早就摒弃了烧钱的模式,最后还是得落地,从线上走到线下来找到突破口,让移动医疗成为医疗闭环的一个环节。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自贡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呼伦贝尔治疗白癫风医院
赣州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
我拼命的在高呼你却装做看不见
我拚命的在呼喊你却装认真看不到,时长的可怜路却从末平坦,昨天泪点滴成...
2024-01-15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艳华等报道——新型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可修复周围神经重击
机械性损害是临床研究最导致的痛楚之一,其主要的修整工具为大脑糖蛋白复...
2024-01-08
-
湖北省创立方·大学生创业路演周会走进湖北省大学
央广网南昌5月20日消息 如何将科技直觉利用于金融业之里?如何用科技产品...
2023-10-13
-
郭艾伦:这次没有此前夺冠的那种感觉 没打完就知道结果了
北京时间段4月27日消息,CBA揭示赛早就落下帷幕,辽宁北京队总分4-0惜败广厦...
2023-10-09
-
谨防美尼尔高氏综合征患者术后顽固性呕吐
写作者:米勒之声 临床临时工时长总长了,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巧遇。大大小...
2023-10-01
-
妈妈给儿子志工作业被气到双手痉挛!网友: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社会工作父母发包, 堪称一大难题啊, 为啥这么说? 因为岳阳就有一位爷...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