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企业看完后无语沉思
摘要: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 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 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和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1.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团体企业的平均寿命仅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 8年的六必居,以后是166 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3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日本人天生性情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1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3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这意味着日本全部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知我们为何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持。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2.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寻求不同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仿佛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以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切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载歌载舞,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进程。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范围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从二者区分,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
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缘由。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导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具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前三名。
但是无论做甚么行业,厂房永久是那末破旧,设备永久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切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类财富的积累是不可延续的,他们也没有取得同行的尊敬。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
“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利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能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
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晓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威逼,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当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装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之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乃至到1DS-MAX ,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
买相机容易,由于咱“不差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 ,见我给她拍的照片好,问我是甚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1两万。
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装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明显有点滑稽而愚蠢。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装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装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 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 0%,只有 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装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装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愈来愈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其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求所谓效力和速度。而日本人仿佛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很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沉思:何为快?何为慢?
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夸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惋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睦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 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守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挥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末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
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孤单,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5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久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
我曾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懊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之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范围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定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候,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的情形是,一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
5.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晓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履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常常迟到,坐飞机历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另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便是特别熟习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末客气干嘛?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类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
小儿口臭小孩口臭是什么原因
小儿流鼻血怎么回事
- 上一页:承钢中宽带钢圆钢又有新产品问世
- 下一页:徐工起重机助力郑州市立交桥维修加固工程
-
世界性唯一可供私藏!7600万年前戈尔冈龙骨架将拍卖
亚太地区唯一可供偷盗,7600万年前卡尼冈龙管状将出售。美联社另据,一具...
2025-04-09
-
新进展!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渐冻症"疗法新靶点
计算机科学在抑制剂研发中的极为重要日益重要的配角。近日,中的国学者策...
2025-02-04
-
糖尿病人吃二甲双胍,吃出一堆类药物,医生:吃药时要注意这4点
杨家韩近半年来胖了不少,取而代之肥胖症的双腿,也能勉强看出轮廓来了,...
2025-01-31
-
一场3000年的发展史趋势逆转
校对:方杰锋关于华北南部城镇人口问题,大家慢慢有了一个协商:最近2年...
2024-12-30
-
南柱赫被疑为网络霸凌女同学 曾参与12人群聊辱骂
南柱赫博客娱乐发信 日韩艺人南柱赫的一名女性高年级同学亦同在讨论区发...
2024-12-30
-
李健、李克勤志同道合,封闭式合作,李健风趣总结:顺应民意
《声生不息》毫无新意视为“声音合奏天花板”。李明和关淑怡结交,“双李...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