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地膜才能找到土地

机械泵2020年08月07日

拨开地膜才能找到土地?

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农民孙传文在捡拾残膜。江文耀 摄

节水农业深陷白色困局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逐年增加,残留的地膜对我国西北地区农田的污染在加剧、蔓延。尤其是新疆地区,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重灾区。

在垃圾堆上种地

肖付林是新疆玛纳斯县农民,30年前,正是使用了白色塑料薄膜,让他家40多亩棉田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如今,埋在地下的残膜已经逼得他不得不在满是残膜的土地里种庄稼。在他家刚刚犁过的地里,半月谈随手捧起一抔土,夹带出的残膜就有4块,最大的长达30多厘米。

事实上,由于增产效果明显,这些年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迅速普及,目前我国每年地膜投入量约为1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涉及棉花、玉米等40多种农作物,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严昌荣说,农田地膜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如此大规模应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如不加以解决,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进入4月之后,随着新疆各地全面展开春耕春种工作,残留地膜对农田的污染也到了最为直观的阶段。调查时看到,还在耕犁的农田里,废旧地膜密密麻麻地遍布田间,偶尔风起,灰白色的残膜或四处飘荡,或缠绕在地头枯枝上;而已经播种的农田,则是新膜盖旧膜,旧膜又落在新膜上。

在过去两年中,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连续对新疆20个县的农田进行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农田平均每亩地膜的残留量达到17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其中,每亩地膜残留量在15公斤以上的农田占到近8成。在南疆的一些乡镇,最高的地膜残留量甚至达到40多公斤,按每年每亩铺膜4公斤计算,相当于给农田铺了10层地膜。一些农业技术干部感叹道:过去是拨开土地找地膜,现在是拨开地膜找土地了。

这已经是在垃圾堆上种庄稼了!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秦晓辉说,农民们大量使用超薄地膜,这样的地膜一扯就烂,无法回收,只能任其埋在地下。而多年来埋入地下的残膜碎屑,更是没有办法清理,成为农田的永久垃圾。

更多危害尚未显露

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很多农民对残膜带来的危害并不十分了解,他们只是在翻地前用耙子简单清理一下,满地的残膜很快就被新铺的地膜覆盖了。能捡出的大块残膜,往往被农民就地焚烧,或干脆弃置田间地头;在不少地方,残膜堵塞沟渠,影响农田排灌;一些残膜甚至混入秸秆、牧草,毒死误食的牛羊

一些农业生态专家指出,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这种污染具有累积性,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逐年累积,污染只会越来越重。严昌荣说,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播种时种子点到残膜上无法扎根,作物的出苗成活率和产量都受到极大影响。

自治区农科院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作物产量随残膜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棉花为例,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每亩3.5公斤时,至少减产15%。一些农业专家指出,近年来,新疆各地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高新节水等技术,但作物的增产效果基本被残膜抵消。

农田地膜残留潜在的后果还难以估量。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新疆着名农田水利专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告诉: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农作物减产,但残膜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还无法预判。

董新光介绍,我国现有地膜生产的标准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虽然规定了0.008毫米的厚度标准,但同时又规定,允许有0.003的误差,这意味着厚度只要不低于0.005毫米,就属于合格地膜,这为一些企业生产超薄地膜打开了方便之门,执法部门对此束手无策。

治白路漫漫

大量地膜在农田残留,影响到我国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这一白色灾难,专家们开出了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地膜的药方。然而半月谈调查发现,由于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还缺少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以及真正实用的可降解地膜产品,使得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工作困难重重。

另据调查,由于费时、费力、费钱,即便是使用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农民也不愿意清理地里的残膜。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农民孙文传告诉,粗略地清理一遍地表的残膜,每亩地要耗费一个人半天的时间;按每人每天150元的人工费用计算,雇人捡拾他家40多亩棉田中的地膜,至少要花费3000元。

尉犁县农业局局长李忠坦言,缺乏实用、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已成为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新疆看到,春耕之前,各地最普遍的残膜回收方式是用拖拉机拖拽着搂草机或大型耙子,在农田里来回作业。据使用过的农民反映,这些由当地农机企业自行设计、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回收效果并不好,多次作业后,地表残膜的回收率依然不到50%,一半多地膜依然被埋入地下。

鉴于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态势,一些农业部门的专家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使执法部门能做到有法可依。在此之前,建议把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先纳入农资补贴的范围,引导鼓励农民使用相对较厚、易回收的地膜。

另外,还宜加大投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地膜回收工作,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地膜生产、使用、残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运转机制。

针对可降解地膜成本高,短期内还无法大范围应用推广的现实问题。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王新勇等专家表示,治理白色污染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地膜回收机械和可降解地膜的研发速度,使之尽快投入市场。作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可降解地膜,国家宜考虑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民适当的补贴,形成示范效应,以利于推广。( 赵春晖 宿传义)

痔疮内痔
福州哪里有白癜风医院
咸阳白癜风医院哪里较好
相关阅读
世界性唯一可供私藏!7600万年前戈尔冈龙骨架将拍卖

亚太地区唯一可供偷盗,7600万年前卡尼冈龙管状将出售。美联社另据,一具...

2025-04-09
新进展!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渐冻症"疗法新靶点

计算机科学在抑制剂研发中的极为重要日益重要的配角。近日,中的国学者策...

2025-02-04
糖尿病人吃二甲双胍,吃出一堆类药物,医生:吃药时要注意这4点

杨家韩近半年来胖了不少,取而代之肥胖症的双腿,也能勉强看出轮廓来了,...

2025-01-31
一场3000年的发展史趋势逆转

校对:方杰锋关于华北南部城镇人口问题,大家慢慢有了一个协商:最近2年...

2024-12-30
南柱赫被疑为网络霸凌女同学 曾参与12人群聊辱骂

南柱赫博客娱乐发信 日韩艺人南柱赫的一名女性高年级同学亦同在讨论区发...

2024-12-30
李健、李克勤志同道合,封闭式合作,李健风趣总结:顺应民意

《声生不息》毫无新意视为“声音合奏天花板”。李明和关淑怡结交,“双李...

2024-12-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