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谷的RFID技术应用助力武汉美的及三一

服装加工设备2019年10月14日

  当前页面:首页 中心 业界动态 思谷的RFID技术应用助力武汉美的及三一重工亮相央视焦...

  思谷的RFID技术应用助力武汉美的及三一重工亮相央视焦点访谈,重点解决“个性化”制造需求! 供稿: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20日,思谷的客户武汉美的和三一作为智能制造示范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针对“智能制造”这项工作进展进行解答。其中思谷的RFID技术应用也在本次亮相,重点解决了“个性化”制造需求。

  武汉美的和三一重工这两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中,思谷工业RFID产品主要应用在供应商送货车辆卸货物流引导、配料物流、装配线等环节,完成物流过程中物流过程物料信息和装配过程产品信息的自动、可靠、实时采集,与MES、WMS、机器人、检测设备和线体PLC等的实时对接通讯,从而实现透明化物流监管和柔性化装配生产。

  请看相关视频和报道。

  央视消息(焦点访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今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的挑战。为了建设制造强国,2015年中央制定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中更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一年多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家居产品,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设计,比如新型智能空调,不但可以用声音或者手势来控制,而且,空调上小小的摄像头,被设计师称作空调的天使眼,可以感知到主人体温的变化,从而对室温自动进行调节。不仅如此,一台空调,同时还可以充当家里的安全卫士,一旦有陌生人闯入,它能够做到实时向主人远程报告。 

  而诸如此类“聪明”的产品,不再只是科幻片里吸引眼球的道具,事实上,越来越多具有个性化设计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产品要实现智能化,甚至个性化定制,反过来对生产方式会有哪些特殊要求呢?在美的空调位于武汉的工厂里,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的传统生产线,而车间的另一侧,则是一条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那么,他们到底有何不同呢?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浩介绍,橙色的工业机器人是这条智能生产线上耀眼的明星,不仅生产装配这些体力活得靠他们,质量检测等所有精细活儿也是他们的事儿:“连一根头发丝的问题,都能够把它检测出来。如果有问题它是不能留到下一个环节去的,就会把它停住。”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示范线工程师刘志明说,传统的生产线上需要投入70个人工,但是在这条智能示范线上面,只需要投入 0个人。

  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生产变得更高效、精准、产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然而,这还不是这条智能生产线最牛的地方。杨浩说:“这是一条我们外接的柔性的智能生产线,它能够生产我们整个工厂80%的产品,一共有200多个型号。所谓的柔性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够同时生产10种不同的产品。”

  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的产品,而在智能生产线上,可以根据订单要求的不同,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么这些传统生产模式无法做到的事情,智能生产线又是如何完成呢?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数字化工厂,占地10万平方米的车间,开足马力工作时,一共有机器人140个,工作人员仅65人。与美的空调智能生产线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这里的每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混装 0多种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能支撑100亿产值。三一重工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向介绍:“就是靠数字化和软件管理。首先你的机器,你的物料,你的制造设备,全部要联,要把数字采集起来,而且要反向能够去通知它们,去控制它们。”

  注意到,在这个超级车间里,每一个工位接收到的任务,都是一个个数字化程序,客户的订单不同,分派的工作程序也不尽相同,每个工位当前该做什么、怎么做,都由程序说了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你要能实现动态的、实时的、还有自主的生产方式,这是智能制造实现的一个本质,但是基础是什么呢?实时获取整个价值链络数据,并且能够随时进行分析,甚至是一个优化。”

  因此,仅仅实现了数字化还不够。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如果把智能工厂整体看做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的话,他们认为,智能制造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打通它的“任督二脉”,最大程度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

  美的公司的管理层,如今只需一部,就可以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了如指掌。这些生产和管理流程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不仅可以被采集上传,还被搬到了上。而这样的信息互联互通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美的集团信息化总监张小懿说:“我们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更关注的是我们价值链的打通,跟我们客户之间,跟我们供应商之间的连通。他可以看到我们推出产品的整个节奏,他也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工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整个产能的情况他是清楚的。”张小懿还告诉,这个全链条互联互通,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快,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了,产品交付从24天缩短到了9天。

  三一重工的信息控制中心,也是他们物联大数据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这里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看到,他们目前已售出的20多万台设备,如今在什么位置?是什么运行状态?通过这个系统,一目了然。而这些实时信息,都来源于设备上的一个黑匣子。 贺东东介绍:“它是我们的控制器,能采集车上的100多个数据。正在外面运行的设备如果有故障的话就会在这里呈现出来,我们可以以最快时间找到故障车所在地,让我们服务更加及时。”

  信息的互联互通延伸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环节,好比给客户配了一个贴身的保健医生,而企业自身也从中分享到了更多的价值。

  为全面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国家去年确定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过去缩短了 5%。尽管效果明显,但是跟一些工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工信部部长 强调:“智能制造推进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短板,还是我们工业化的进程,(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一个差异。比如说发达国家德国,他们基本上达到了按照他们的标准,说是达到了工业 .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很多企业现在还没达到工业2.0,所以我们既要补上工业2.0的课,还要推进工业 .0的普及,还要向4.0方面发展。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工业企业和互联企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那就会补上我们的短板,化不利为有利。”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说,要从人才培养、观念更新、设备进步、工艺提升、络配套、环境安全等各方面,实施整体和系统的推进。这个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

  这恐怕是我们见过的最特别的生产车间,这里没有流水线,也看不到操作手,这些四四方方的设备,每一台都好比一个独立的工厂。看到,正在做出来的东西是为不同患者定制的烤瓷牙,这些烤瓷牙如果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好几天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一台设备,6个小时,这150颗不同的牙齿就一次性完成了。

  这就是当前最为时尚的智能制造装备 D打印机。跟传统制造方法完全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依靠模具,只要有三维设计图,哪怕形状结构再复杂,都不在话下。

  D打印设备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制造工具,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五大关键技术装备。在华曙高科的产品展厅,看到,他们研发的 D打印机不仅可以为飞机、汽车制作高端精密零部件,还可以打印复杂的人体组织等靠传统制造方法很难精确完成的东西。

  湖南华曙高科董事长许小曙告诉:“这是一个民工高空坠落以后,胸骨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后没有办法再补起来了,那么怎么办?就是用钛合金的一个支架把它撑起来。现在可以(打印)出来,因为根据CT片可以做得一模一样。”

  不仅如此, D打印智能装备在加速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左世全介绍,比如飞机一个零部件,过去要一年半的时间去开模具,把这个产品做出来,现在不需要开模具,三个月就可以把关键零部件直接打印出来了。

  除了 D打印设备这样的增材制造装备之外,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同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工程重点发展的五大关键技术装备,可以看出,这些智能装备所代表的基础核心技术恰恰是当前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一大短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教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徐佳宾指出:“在智能制造过程当中,我们虽然可以把它进行系统的集成,但是我们在关键产品,关键技术,关键工序上严重依赖国外的进口,往往在实现重大工程实现产业创新过程当中,受制于人,必须要看人家的脸色,受到严重的安全制约。”

  为解决当前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四项基础能力,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并计划到2020年,先建立15个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解决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缺失的问题。

  表示:“我们要推行创新驱动,首先要抓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在这些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早都已经明确了创新体系的建设。我们要真正把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企业在创新当中,特别在技术创新当中,承担起主体的。”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强调,我们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 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完成这项使命,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 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此次武汉美的及三一重工亮相焦点访谈,为智能制造新示范交上优秀的答卷。而思谷RFID产品也会继续携同各大智能制造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络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思谷S6系列工业RFID产品

  产品概况

  第一款平台级功率、距离可配置工业RFID系列产品、支持机加工、混流生产线、物流分拣线等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搭载最新研发射频功率自调节技术,配备多样化读头技术相抗金属电子标签技术能够适应广泛而苛刻的工业应用环境。

  产品特点

  ①支持各主流数控系统和PLC,支持PROFINET、DEVICENET、CANOPEN、EtherCAT、CC-Link等主流接口和灵活配置中间件 ②快速集成,多样化径量级读头,大大减少环境和场景造成的额外工作 ③广域天线覆盖实现多品种分流识别识别率高达100% ④IP67/65防护等级,CE认证、EMC电磁兼容认证

  应用领域

  家电总装混流生产线

  SG-HR-S6系列读写器可与西门子、三菱、施耐德等多种PLC对接,通过对工装板上安装的RFID标签进行自动识别,将家电产品信息实时传递给PLC、检测设备、机械手和MES系统,实现家电产品总装混流生产,可大大提高家电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家电物流分拣线

  SG-HR-S6系列读写器可对托盘上安装的RFID标签进行自动识别,将产品信息实时传递给PLC,PLC控制输送线实现物流线的自动分流/分拣,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大大提高物流输送效率。

  机加工

  SG-HR-S6系列读写器能够与机床对接,通过识别安装在刀辅具中的RFID标签,可将信息传递给数控机床,并可将生产信息写入到标签中,实现对每一个刀辅具的识别、追踪,CNC加工参数自动化设置。

  关于思谷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为制造业提供智能感知产品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以院士、97 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带头人的技术专家,拥有工业RFID识别、机器视觉等一系列工业智能感知产品,提供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华为、吉利、美的、三一、捷普等多个龙头企业。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感知产品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并拥有50多项工业智能传感领域的发明专利,其中RFID核心制造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建立了高品质的工业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公司汇聚了业界顶尖的工业智能感知人才,研发人员占比60%以上,于2012年获批“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感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际创新团队”,2015年被权威杂志评为“中国工业RFID最佳优秀产品奖”。

宝宝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微商城官网
孩子经常积食怎么调理
相关阅读
吹拉弹颂唱响曲(二)——观赏《往日国乐》两年情思小结

原文 / 米木桥 吹拉枪弹诗天天向上歌 —游玩《日星西乐》两年情思小结 20...

2024-01-15
芜湖+芜湖→医路同行

北京都市圈郊区医联体协作 又有新进展 ---------------------- 北京 x 镇江 1 近日...

2024-01-08
国家统计局披露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IT业最高

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闻2021年平均水平数据,2021年省内一个城市非私营...

2023-10-13
没有和领导做过这3件事,很难成为领导的心腹,说更容易,做却难!

现在的积极支持,更加偏爱任用自己的副手而不是手下的各支, 即便可能存...

2023-10-09
南模生命体(688265.SH)2021年度权益分派:每股派0.257元 7月12日股权登记

南模生物(688265.SH)发布公告,公司2021年历年来权益分拥护实施:以方案实施在...

2023-10-01
海洋水质的网站监测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大洋开发计划的积极投入以及大洋环境保护的迫切效益,必将各沿...

2023-09-26
友情链接